李濮
南京市白蟻防治研究所,江蘇省南京市,210002
摘要: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白蟻防治業整體都面臨著市場化改制,行業將會打破行政壟斷,從而使競爭加劇,面臨著內外部各種競爭力量的入侵,共同爭奪白蟻防治市場的利益。在這種環境下,白蟻防治業不可能依靠固守原有狹小的業務范圍生存下來。與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對比,包括控制白蟻在內,有害生物防治(PCO)基本上都是混業經營,業務范圍廣泛,經營策略明確,并且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各項指標都呈現出有利于行業發展的跡象。國內的PCO行業起步時間晚,發展水平低,規模小,競爭手段單一,因此,白蟻防治行業向有害生物防治業發展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前景看好。
關鍵詞:白蟻防治 行業 PCO 改革
當前,經濟體制改革已經由早期的增量發展轉向了經濟結構的調整時期,從單純追求經濟總量的提高向要求經濟發展的質量過渡,社會經濟生活中完全自由競爭的大時代已經基本結束,轉而走向在一定游戲規則下有序的市場競爭。不少行業已經率先走過了由計劃經濟時代行政力量完全壟斷到完全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再到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集中的寡頭壟斷過程,相比較而言,白蟻防治行業的經濟體制改革并沒有那么超前,甚至可以說比較滯后,目前在全國大多數開展白蟻防治業務的城市中,白蟻防治行業基本上還是處于部分行政壟斷的地位,除了一些對外業務交叉性比較強的如建筑物白蟻滅殺等業務項目向市場開放之外,當前白蟻防治業的主干業務新建房屋白蟻預防仍完全在行政管理之下,其業務收入屬于財政收入的組成部分。白蟻防治行業由于在國民經濟中只屬于總量很小,不關乎國計民生的冷門行業,從業人員總數量也很少,另外,在計劃經濟時代開始,白蟻防治業做為隸屬于房產管理行業的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部門,社會效益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業務地位,這是一般的經濟效益為中心的企業所無法辦到的,甚至在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效益都不是白蟻防治業的努力目標,因此在經濟改革的大潮流中,并不會成為首要的改革目標,行業特性決定了這個行業只能是跟隨著經濟大趨勢而動。只是在九十年代開始,隨著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在全國白蟻分布區的普遍開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才成為白蟻防治業的主旨。
改革是不可阻擋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盡管白蟻防治業成立的幾十年中一直在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受到惠及的行業也不僅止于房產管理業,還包括水利堤防、農林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白蟻防治工作都受到過大力扶持幫助,社會效益十分顯著,而開展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所帶來的第一次全行業大變革在客觀上將本行業經濟體制改革延后了。如今,白蟻防治業的業務范圍已基本收縮到單純為房屋建筑進行白蟻防治服務。經濟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引入國外競爭力量加入到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全社會所有行業,包括已經充分競爭的和還沒有開始競爭的行業,都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與更大更強的游戲規則相適應,而不能囿于國內甚至地區內的現狀。白蟻防治業在經濟改革的步調上比較緩慢,與其它行業相比,是有差距的。為了適應未來的政治經濟形勢,跳躍式的改革發展將是今后該行業的主流發展趨勢。具體來說,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高強度競爭可能不會允許白蟻防治業按部就班的漸進式改革,享受既得的利益。在長期經營中自然形成的行政區劃內地域性很強的壟斷可能會在短時期內就一舉打破,行業內的競爭將急劇加強,主要競爭因素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原白蟻防治行業內有較強業務能力和技術力量的白蟻防治單位將會進行跨區域擴張,向鄰近的地區甚至跳躍性的跨省跨大區開展業務。特別是一部分改革比較早的地區,已經經過一定競爭鍛煉的單位,市場開拓意識較強,憑借在白蟻防治行業長期經營發展的經驗優勢,對于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市場時間較遲的地區,進行強勢入侵。
⑵體制改革將會導致單位或行業中兩個端部人員率先失業。這兩個端部,一個是業務能力差,不能適應改革后的單位工作狀況,或者年齡、工齡等已達到改革退休的年限,提前轉入退休狀態,這部分人中,或者轉行干其它工作,或者直接退休,大多數都將會從白蟻防治業消失,其中有年限尚不夠退休的,但又不能勝任本崗工作的人員,通常也會通過其它渠道從本企業消化掉,而另一端則是業務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但薪資收入偏低的高端人員,他們中會有很大一部分主動從改革后的企業中退出來,其中就有很多會再次從事白蟻防治或相關的行業,首先就會形成對本地白蟻防治市場的沖擊,再接下來會對周邊的地區都形成連鎖反應的沖擊。
⑶原來在本地從事白蟻防治業務的一些企業或個人,有很多領域是無法公開插足的,借助行業體制改革,全行業主要業務放開,秉承原有的低價惡性競爭的風格,展開各種競爭手段,承攬業務,對市場形成沖擊。
⑷本地及外地從事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的企業,原來的業務范圍主要是集中在滅殺衛生害蟲、園林害蟲等鄰近業務的,特別是開放度比較高,早已具備競爭能力的有害生物防治企業,會以很快的速度切入到白蟻防治業中來,立足于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錦上添花,加入到白蟻防治業的競爭中來。
⑸一些本來就長期關注白蟻防治行業的企業、個人,雖然可能并沒有從事白蟻防治相關的業務,但一直都有潛在的介入這個行業的愿望,或者是本來就掌握著一定的客戶資源,在行業放開后主要的不是業務來源問題而是技術問題,可能會與外界合作形成新的競爭力量,這部分主要集中在家政、物業等與房屋居住有密切關聯的行業中。
⑹國外害蟲防治業跨國集團公司,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害蟲防治業也正由國外向國內延伸發展,具有豐富經驗、完善銷售方式的國外公司,必然對弱小的國內白蟻防治單位造成沖擊。
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潛在競爭力量在等待著一個還未開放的行業呢?除了從目前來看它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市場定位,白蟻防治業是一個技術服務型行業,而且更側重于服務,由于白蟻活動的隱蔽性很強,白蟻生物學特性不為普通國民所了解,白蟻防治業的技術成分彈性很大,技術問題并不會成為阻礙一個企業短期生存的關鍵問題,當然,之所以這么說,并不是意味著技術發展在白蟻防治業不重要,技術問題、質量問題是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基石,從長期來看,技術進步是企業成長的最根本動力,但是“服務”這一重要特征又決定了技術的發揮必須依托這個載體。由此可見,白蟻防治業雖然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事的行業,但是總的來說,它的介入門檻并不能算很高,即不是資金密集型,也不是技術密集型,當然,它也不是簡單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也許就行政政策而言,并不會對這個行業的進出設置多少障礙,但是能夠長期在這個行業中生存發展的企業可能只是少數,從而使該行業在改革后長時間保持著高淘汰率。這其中,也許就有原先從事白蟻防治的行政壟斷性企業。
白蟻防治業目前的業務構成比較窄,主要是集中在白蟻滅殺和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兩個方面,其中,白蟻滅殺業務主要是集中在對城市房屋建筑的白蟻危害上,少部分來自于經濟林、觀賞園林、船舶等白蟻危害滅治上,堤壩曾是白蟻防治業的重點服務對象,黑翅土白蟻等種類的活動對堤壩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由于行政主管不一致,在計劃經濟時代白蟻防治業主要是由房管部門負責,堤壩是由水利部門負責管理,經過較長時期的幫扶、培訓,現在大多數水利部門都有自己的白蟻防治隊伍,基本上不再需要外界的白蟻防治單位服務。園林系統則本來就有自己的害蟲防治部門,盡管專業性不算很強,需要對多種害蟲進行治理,但服務于本系統一般都可以滿足需要。其它如農業、林業都有專業的植保、森保機構隊伍,一直都很少有白蟻防治行業介入。交通運輸業中的鐵路系統也有害蟲防治隊,有的還是設立專門的白蟻防治機構。純粹的以白蟻防治為主業的單位一般滅殺白蟻業務與白蟻出飛有很大的關聯,絕大多數普通市民對于白蟻的認識和滅殺需求主要是來自于白蟻的長翅成蟲出飛所造成的巨大恐慌,而白蟻的出飛季節是短暫的,在長江流域城市中,大多數散白蟻集中出飛是在四月份之后,隨后是臺灣乳白蟻長翅成蟲出飛,到六、七月份黑翅土白蟻出飛后,普通市民對白蟻的反應度就立即降溫,因此,白蟻防治單位一年之中處于工作高峰期的時間只占到全年時間的大約四分之一,其它時間就比較空閑。特別是進入十月份之后,氣溫大幅度下降,白蟻的活動很少,白蟻防治人員基本上就處于休息狀態,一直要到第二年的至少三月中旬才會有稍多一些的業務量。單純從滅殺業務來看,工作強度分布極不均衡,空閑、一般強度和高強度工作時間的比例大致為2:1:1,從業務收入來看,即使是各城市有一定壟斷性經營性質的白蟻防治單位,在滅殺業務上的營業收入也并不足以支付人員的工資,更不用說是辦公、業務成本開支。在各城市中,也存在著一部分僅依靠滅殺白蟻的業務就生存下來的個體或私營性質小企業,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業人數一直都保持很少,始終都做不大,對薪資總額的要求不是很高;二是競爭手段不夠正當,回扣、超低價、欺騙客戶等情況時有發生,有時一些不明真象的市民常投訴到房產主管部門或政府部門去;三是偷工減料成為普遍現象,以超低價搶得的合同在執行時自然得不到保障,為了從這種明顯虧損的合同中還能夠獲得利潤,防治質量下降,跟蹤服務跟不上,以及使用高毒低價農藥成為最常見的手段。而在行政力量壟斷條件下的白蟻防治單位由于沒有經濟上的顧慮,滅殺白蟻的收入不足部分,主管部門會給予經濟補貼,白蟻防治單位會在每年空閑時對技術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以保證技術質量。現在,由于有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的壟斷性,雖然各地在具體的收付形式上有所區別,但總的來說,預防業務對滅殺業務形成了補貼支撐的作用。
所謂白蟻防治業的壟斷性,現在主要就是體現在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上,也是將來行業體制改革中的一個重點之中的重點,這項業務的改革如果順利圓滿,那么行業的體制改革也就會順利,反之,體制改革就會成為一句空談。更為復雜的是,白蟻防治業的技術理念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近十年來,國內的白蟻防治業開始向綜合治理(IPM)方向研究發展,并由滅殺業務向預防業務上擴展,對于白蟻防治業的影響是長遠的,但是改制工作并沒有全面的開展,一些已經改制的地方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行政權力上收后沒有相應的法規制度配套,市場混亂,惡性競爭,對于全局來說,改制工作還沒有展開,任何情況都可能會出現,總的來說有三大方向,一是在技術上向房屋白蟻預防工程綜合治理方向發展,在以IPM技術實施龍頭企業為主導的新的壟斷局面,主要是在法規配套條件下受到嚴格控制的有限壟斷,其它小企業有充分的市場生存空間,主要是分包龍頭企業的子業務,以及在低技術條件下承攬一些不要求以綜合治理為目標的業務,或者是龍頭企業不愿意涉足的低利潤小型滅治業務等;二是完全取消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改由完全市場需求條件下全面競爭,沒有任何法規條文對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進行硬性規定,這種情況對白蟻防治業沖擊最大,可能會使白蟻防治業進入到休克療法,由于入不敷出,大批的白蟻防治企業都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大比例的裁員和倒閉會威脅到全行業的生存;三是與現在已經改制的部分地區類似,將行政權力上收,對于白蟻預防工程進行招標采購,無論是原來壟斷條件下實際受益的白蟻防治單位,還是新加入到競爭行列中來的機構,統一競爭條件,由于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價格成為唯一的殺手锏,同樣也可能會導致預防業務難以為繼。
種種困難都表明,白蟻防治業面臨著極大的生存挑戰,而且這其中,有許多因素并不是白蟻防治行業自己所能夠把握的,行政行為的實施完全需要依靠上級行政部門的決策,時間、方式、方案都不可預見,對于將來市場化競爭的激烈程度,我們也無法正確的預計。如何能在白蟻防治業中繼續生存發展下去,而不陷入到行業改制的圍城中來,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外圍的害蟲防制公司極力希望滲透到白蟻防治業中來,而且也可以肯定遲早總會以某種方式滲透進來。如果白蟻防治業不能沖出去,與外圍的行業形成相互滲透,反向擴張,經營空間將會受到極大的壓縮,原有的白蟻防治業務份額遭到新進入企業的分食,經營收入的下降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使白蟻防治業的原有從業人員的就業成為問題。
從國外市場開放度比較高的國家來看,殺蟲公司普遍都是實行混業經營,除非是純粹政府性質的機構才會對某一特定的害蟲進行研究。一般來說,殺蟲公司都會有好幾個經營項目。根據美國有害生物防制協會調查,2002年在美國,有防治螞蟻和老鼠業務的公司占整個殺蟲公司總數的89%,防治蟑螂業務的公司占88%,防治白蟻的占70%,防治倉儲害蟲的占66%,業務交叉的現象非常的普遍。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整個有害生物防治業的業務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占有一定比重的業務包含了其它諸如防制有害鳥類、野生動物、檢疫害蟲、草坪修整/除蟲、室內裝修保潔、消毒等十多項,與國內的相關行業相比,相當于跨越了白蟻防治、疾控、園林、物業家政、環衛等多個行業,公司間的業務相互滲透幾乎是無所不在。而且,即便是在如此成熟的市場環境中,業務的拓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從圖2可以看出, 有高達41%的企業計劃開拓新的服務項目,而只有3%的企業計劃削減業務,業務范圍在有害生物防制業中是處于浮動狀態的,并不會固定在某些專業內,相比較而言,由于國內除了白蟻行業之外,其它也還有些行業行政設置準入要求高,使有害生物防制業的業務變動相對要小很多。
國內的市場情況與美國相比還是大有不同的,盡管沒有權威部門的統計資料,但是大致的情況還是可以從與國內的PCO(有害生物防制)企業交流中了解到,由于行業間的封鎖比較強,各企業有其主要的服務領域,而且差別很大。有些較大型的企業有比較多的服務項目,可能在物業管理、小區綠化、衛生害蟲防治等方面都有涉足,其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業務只是一個小項目,企業規模達到百人以上。有些較小型的企業則只有幾個人,來源也比較復雜,可能在成立之前就是從事著與有害生物防制業相關的工作,如愛衛、疾控、白蟻防治、藥品銷售等,這類企業的業務來源也比較復雜,有的是單純只從事某一項業務,也可能是利益驅動型的全面涉足,只要是有利可圖的業務都承攬。總的來說,國內的PCO企業普遍都存在著規模小、管理水平低、技術儲備不足等致命硬傷。特別是在企業管理水平上,與國外的集團型大企業完全不能相提并論。因此,即使是在深圳等國內經濟改革最前沿的一些殺蟲公司,在與港澳外資企業競爭大型PCO業務中,也屢屢落入下風。大多數企業沒有長期的發展戰略,市場定位比較模糊,對服務對象沒有選擇性,或者只是一窩蜂的爭搶大客戶,冷落小客戶,使國內的PCO市場呈現出冷熱不均的現象。相比來說,成熟的市場中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長期發展策略。無論公司的規模大小,市場定位都比較準確,比如以培訓員工而在全美最著名的Okin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擁有超過四百家分支機構,客戶群規模非常龐大,在客戶管理上,該公司將客戶細分為食品飲料加工業、健康護理、醫院、物業管理、學校等近十個類型,對于每一類企業進行單獨有針對性的防治策略培訓, Okin公司的培訓基地稱為Okin大學,有23位專職培訓師,基地投資3百萬美元,占地13,000平方英尺,位于亞特蘭大。該基地包括模擬的全尺寸餐廳、病房、賓館、超市、倉庫等培訓場地,以訓練員工在各種常見環境下的害蟲防治技能。在美國PCO行業,該公司的培訓證書是獲得公認的通行證。而即使是中小型的公司,同樣也有自己的戰略,Fahey Pest Control是一家僅有25名雇員的公司,盡管業務面很寬,包括普通害蟲、白蟻、草坪修整、集中害蟲控制系統(墻體中的管道)、熏蒸消毒業務承包等,但是它的客戶群主要是來自于居民家庭,而僅有5%是商業客戶;另一家雇員達550人,有44家分支機構的大型企業集團Messey Services Inc.也主要是為居民家庭服務,僅有35%的客戶是商業機構,定位非常清楚,業務面卻比較廣,有40%的收入來自于害蟲防治,40%的收入來自于白蟻防治,20%的收入來自于草坪、樹木等植物的修整。以上事例都可以看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害蟲防制業還處于非常低的發展水平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市場空白還很大,有極大的市場潛力可以挖掘。然而事實情況卻是,現在的PCO市場中,企業普遍沒有開拓業務的精神,大量的小型個私企業都集中在為數不多的業務項目和客戶群上進行惡性競爭,同質低價競爭嚴重影響了PCO企業的積累發展,許多競爭激烈的城市中,滅蟑等大眾化業務普遍報價只有每平方米二角至四角錢,為了還能賺得利潤,偷工減料、喪失信譽等現象愈演愈烈,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已經制約了該行業的健康發展,事實上造成了市場經濟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市場規模非但沒有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而擴大,相反,還有一定程度的萎縮倒退。 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更加驅使一批較活躍的PCO企業力圖擠向白蟻防治等還沒有展開全面競爭的相鄰行業,另一方面,也為白蟻防治業入侵有害生物防制業留下了機會,在一個逐步走向規范的市場中以相對比較高的起點介入,總是勝過在一個已經完全成熟的類似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進行創業。當然,白蟻防治企業向有害生物防制業發展也是有很大障礙的,主要體現在: ⑴現有的有害生物防制企業中,開始有構筑行業保護壁壘的苗頭,并且在一些城市成立的有害生物防制協會,成為行業保護的召集者。它們以行業先入者的優勢,對還沒有介入這一行業的企業人為的設立行政準入門檻,雖然從長遠來看,這種依靠行政力量維系的障礙最終肯定是會被消除掉,但是對于一個急需要成長起來的企業來說,可能就已經失去了最佳的發展時機。行政行為最主要的體現就是發放行業資質認證,并且把這種資質認證作為是準入的通行證。盡管資質認證是一個企業技術能力的體現形式,但是在一個業務范圍高度不確定的行業中,進行資質認證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而對于一個服務性行業來說,資質認證的可靠性比起制造業來說,更是相差太遠。
從外部壓力來看,白蟻防治業也極需要迎難而上,固守目前的主業無益于企業的生存。由于在有害生物防制業中大宗業務(滅蟑、滅蚊、滅蠅等)上競爭使利潤被稀釋,新建房屋白蟻預防業務上相對豐厚的業務收入對于這些在競爭的泥潭中掙扎的企業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進入這項業務的迫切愿望將會促使PCO企業采取實際行動,調動各種社會資源 加強公關工作,成為促進白蟻預防業務改革的主要外部動力。從業務難度與經營收入水平來看,在混業經營的市場中,有超過半數的企業都認為螞蟻才是最難以防制的害蟲,這雖然可能與美國外來入侵的螞蟻品種偏多有關,但螞蟻也的確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分布最廣泛、生存最成功的動物種群,控制螞蟻的困難也應該很大,而且,今年以來,在我國不少地方也陸續發生了可怕的入侵紅火蟻危害,也使得螞蟻防制工作的困難度極大增加。白蟻的控制難度僅以6%的認可度排在第三位,還遠不如蟑螂的控制難度大,與前述的業務收入相結合就可以看出,控制白蟻的難度與收入之比是誘人的。盡管膠餌技術的發明極大的提高了控制蟑螂的效率,但是蟑螂抗藥性的持續增加一直都是科學界的難題,這種對比關系極大的刺激了有害生物防制企業增加白蟻防治業務的愿望,這種愿望將會轉化為千方百計向白蟻防治業滲透的潛力,同時也應當讓白蟻防治業清醒的認識到主動沖擊外圍業務的必要性。
結論:白蟻防治行業走向綜合性的有害生物防治業實現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產物,有害生物防治業的所有子行業全面開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隨著改革進程的深入,墨守陳規的企業都會被市場無情的淘汰出局,有創新、圖發展的企業將會在市場競爭中步步勝出,白蟻防治行業只有走產業整合的道路,在盡可能長時間享有白蟻預防業務好處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業務范圍,加快向綜合性PCO業轉型的步伐,盡可能減緩經濟體制改革對白蟻行業的沖擊,維護白蟻防治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產業整合的過程中,會充滿了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和資源優化,優勢企業逐漸控制更多的資源,形成富有競爭力的大型有害生物防制集團,而為數眾多的小企業當然也不會衰落消亡,特別是一些富有特色的小型企業,將會保持活躍的競爭力,成為有害生物防治產業鏈中重要組成部分。不單是在美國有這樣的例子,三井住友據稱創造了全日本70%的PCO產值,但是在日本國內,仍然有多達上千家小型的同類型公司在競爭發展,充分說明有害生物防制業是一個可以有所作為的事業。
|